Q&A


Q&A

全部

請問課後留園照顧是集合在總園上課,還是各分班現在皆有設立?

新學期開始,各分班皆有設立課後留園照顧,上課時間為下午4:00-5:30

新學期上課時間是否有調整?

新學期開始,各分班早上7:30皆有老師到校,幼兒可提早到園,上課時間為上午7:30-下午4:00,下午3:50開始放學

上幼兒園前,有哪些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家就要先建立的?

有20年幼教經驗的羅寶鴻老師提醒,幼兒在入學前,若能幫助孩子先習得基本獨立(照顧自己)的能力,有助於幫孩子適應新環境:
●自己使用器具進食、能自己喝水(甚至倒水給自己喝)
●在成人協助下,能自己穿脫衣服、外套、襪子、鞋子...等
●日間不包尿布(睡覺時才包可)
●能夠使用言語表達自己基本需求、想法與感受,例如:我想要喝水、我想要尿尿、我想要玩這個...等

左撇子要不要改?

專家不建議強迫調整,順其自然就好
國立台灣大學職能治療所助理教授吳建德說,慣用手建立在兩到六歲之間,寶寶年紀越小越會雙手混用,因為年紀小的寶寶在發展大動作,但隨著年齡增長,遇到精細動作時,例如握筆寫字、畫畫或拿筷子等,寶寶的慣用手就會越來越明顯,至於是慣用右手或左手?這是由寶寶的大腦決定、天生的行為,他建議父母順其自然就好,不需要刻意修改。
吳建德說,有些小孩天生就是左撇子,其左手相較右手更靈活,但卻被家長強迫改成右手,雖然經過一段時間,小孩確實可以用右手握筆寫字、拿筷子,但從左手變成右手的學習過程中,孩子可能遇到許多挫折,例如寫字不順、筷子夾不到東西,而且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學習換手,反而傷害到孩子的生活能力與人際關係,且慣用手和非慣用手的表現,前者優於後者許多,如果小孩天生有投球的能力,家長也給予更多鼓勵、栽培,孩子未來可能成為一位優秀的左投手,如果被家長硬改成右手,投球能力反而會大幅下降,許多超級運動員就是將其天生的本能,經後天的努力發揮到極致,如果刻意忽略掉孩子的天性,可能會錯失機會。

幼兒園是否會教孩子握筆、寫字?幾歲學比較好?

幼兒教育博士李坤珊老師說:「學寫字」其實是幼兒的一種自發性探索遊戲, 所以應多鼓勵幼兒畫圖和塗鴨。至於何時能引導幼兒進一步朝正式書寫發展?年齡不是關卡, 而是孩子手指操控書寫工具的成熟度。
要如何斷定孩子的小肌肉已經成熟到能接受正式的握筆訓練?關鍵就在觀察幼兒,他是用手的哪個部位來操控書寫或畫圖工具。假如幼兒是以手指,而非手腕或手肘來操控書寫和畫圖工具,那他就已成熟到能接受正式的握筆訓練了。
另外,職能治療師張旭鎧提醒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,當幼兒園老師告訴您要開始練習寫字,必須了解是否是馬上要求孩子在小格子中,拿著細細的鉛筆一筆一畫的寫字,如果這樣是不合適的。

孩子本身的個性比較內向,剛開始不敢跟別人說話或一同遊戲,總是躲在教室一角。

小孩通常會先靜靜觀察周圍的環境,此時,老師會花較多的時間陪伴新入園的小孩,等他對環境熟悉,產生安全感之後,會讓新生與其他的小孩一同作息。面對個性比較內向的小孩,老師會盡量誘導小孩融入團體中,如果孩子本身還是不願意,會請班上較活潑、熱心的小孩主動邀約新生,讓新生較快產生團體認同感及自信心,不會因害怕而不敢與人接近。

以自我為中心,不習慣與他人分享,獨占欲強,會為同一件東西而與同儕爭吵,甚至出手打人。

現今家庭以獨子、獨女居多,孩子是家中唯一的寶貝,如果平日又少與其他孩童互動,自然不容易了解有些玩具或用品需要共享。但是進入團體生活中,並非所有的東西都是專屬自己的,這時候,孩子就需要懂得分享。陳政娟說,當孩子與同儕間因爭奪而出現口角或哭鬧的情形時,老師會先制止,並利用其他玩具誘導其中的一人分散注意力。事後則會在人格課程訓練當中,以說故事及角色扮演的方式,教導孩子分享的觀念。
建議父母,在家也可以建立孩子分享的觀念,例如,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,問他,「可以給媽咪吃一些嗎?」或者是「媽咪的分給你一些,你的也要分媽咪一些喔!」鼓勵家長經常安排一些孩子們的聚會,讓孩子習慣並練習發展社交能力 慢慢地灌輸孩子與別的小朋友分享的觀念,持續的教育與訓練才能養成正確的分享觀念。

剛上幼兒園的孩子,抵抗力好像比較差,其他孩子一生病,就很容易被傳染,萬一孩子一直在生病該怎麼辦?

建議家長,在選擇幼兒園時,一定要注意該園所的環境是否清潔?如果是密閉空間,最好設有空氣清淨機,並且定期保養消毒;洗手後,拭手的設備最好是以紙巾代替毛巾,或使用烘手機,避免細菌殘留。園所使用的用品,如設備、玩具、教具、杯、碗等,都必須定期消毒。同時,時時提醒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勤洗手、打噴嚏或咳嗽一定要摀住口鼻,如果患有輕微感冒,上學時,盡量戴口罩並多喝水;如果發燒情形,最好能讓孩子在家休息,以減少交互感染的機率。
孩子必須施打的疫苗,一定要定期施打。另外,家長也必須由提升孩子的自體免疫力中著手;在飲食方面需注意營養均衡;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,晚上10點以前一定要上床睡覺;平時多與外面接觸,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外面的細菌多,而把孩子關在家裡,應多接觸大自然,多曬曬太陽,培養與自然共生共存的能力。如果孩子生病了,在園所需定時吃藥時,一定要詳細填寫用藥單給老師參考。

孩子不喜歡吃青菜、吃肉,如果他不習慣園所的飲食,怎麼辦?

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酥脆口感的東西,所以炸雞、薯條對孩子的吸引力最大,至於蔬菜這種口感本來就不受孩子歡迎。徐小美說,在園所學習中,會教育孩子多吃蔬果會讓身體健康、排便順暢,家長可跟跟孩子說「不想要讓臭臭的便便放在肚子裡,就要多吃蔬菜,蔬菜裡面的纖維,可以趕走肚子裡的便便」。
用說故事及鼓勵的方式,引導孩子接受不喜歡的食物,過程中,可以先是小口小口的吃,然後適時利用同儕的壓力,鼓勵或吸引孩子嘗試。甚至如果真的不吃愛吃蔬菜,就要多用水果補充;不愛吃肉的話,就多用豆類的蛋白質或魚類補充。

孩子吃飯的速度很慢,常常一口要吃很久,有時要吃1個鐘頭,在園所來不及吃完時,怎麼辦?

吃飯速度過快或過慢都是不好的,還有吃飯一定得定時定量,吃太多或吃太少也是不好的。父母在家吃飯時,就應該要求孩子專心吃飯,不要一邊看電視,一邊吃飯;或是一邊吃飯,一邊讓孩子玩玩具,應該要求孩子專心在吃飯的事物上。家長可以幫孩子介紹菜的名稱,菜有哪些營養(這時的孩子或許不是很了解營養在哪裡,但是會記住這個詞彙),要求孩子在一定的時間把飯吃完,如果開始的時候不容易達成,可以利用小小的獎勵方式,例如跟孩子說「當時間到了7點鐘時(可以先訓練孩子看時鐘)吃完的話,可以得到一樣小禮物喔!」如此可以刺激孩子把飯趕快吃完。對於吃太快的孩子也要調整速度,也是用說故事的方法,解釋吃太快會容易肚子不舒服,而且沒有咀嚼的東西,很容易卡在喉嚨裡,一定要小心。讓孩子了解吃飯有合宜的速度,並進而享受用餐的樂趣。
1 2